忙碌的人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新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1]

如梦亦似幻,一切如梦幻泡影,世上一遭,一觉醒来,不过是黄粱一梦。
我思故我在,梦和现实也许并无清晰边界,你所感知的一切就是真实,除却你所思你所感,万物皆不可真。
你的父母亲人,伴侣朋友,你的家庭生活,工作社交,对于此刻的你不过是一段又一段的记忆碎片,你又如何确定哪些是真实的呢。

恐怕连你“自己”本身也未必是真实的吧。自我这一概念乃是进化论的产物[2],因为只有足够以自我为中心,生物个体才会为得到生存优势,不断掠夺资源,争夺伴侣,繁衍后代。我们的体内的 DNA “告诉”我们后代也是自我的延续,必须像爱惜自我一样拼命守护幼崽。
我们总是顾忌自我形象,幻想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古有“士可杀不可辱”的说法,人有时会把形象和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雄性麋鹿每到交配季节都会为争夺交配权和对手殊死搏斗,我们在自然界中甚至能看到因为搏斗和把角缠在一起的两头鹿,一些鹿惨死后,自己的鹿角和头骨永久地留在了对手的角上,画面甚是恐怖[3]

人和动物为某种超越性的事物不惜死不偷生,这里的超越性理解为超越个体生存本身。生物本应将求生作为第一本能,但传播基因的使命却可以让个体超越对死亡的恐惧。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归结为性。人类社会很多行为其实都脱离不了生物配偶争夺的影子。女性注重梳妆打理和身材管理,男性追求事业成功维护自我高大形象。

除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冲突地区,现代社会基本解决了人的温饱问题。人不用像大部分动物一样花费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去觅食。剩余的大部分时间如何度过便是一个大问题。
满足最底层的温饱需求后,如何满足金字塔更上层需求也是一个大问题。

回顾大部分中国人的一生:

  • 一到三岁的记忆逐渐忘却,度过无忧无虑的三年幼儿园生活;
  • 开始步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经历 16 年求学生涯;
  • 22、23 岁进入社会步入职场;
  • 30 岁左右步入婚姻殿堂,开始买房买车,安家立业,生儿育女;
  • 35 岁左右子女步入幼儿园开始另一轮循环。

前二十年求学,高考制度下的学业压力像制作压缩饼干一样把人的生活压缩得极为充实。犹记得自己读中学时心心念念的体育课,看到篮球就像高尔基看到书本一样饥渴和兴奋,等到大学和工作有充足时间打球之后反而没那么饥渴。步入职场之后来自工作的压力和成家立业的重担再次压得你踹不过气来,你如同石磨中的豆渣一般被资本市场不断压榨剩余价值。
社会既定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像悬在头上的重剑,通过高考这一大关卡后,前方还有更多的 S 级 Boss 等待着你。

这些标准包括,在城市安家落户购买房产,供一家人稳定居住和孩子落学区;婚礼布置必须气派,父目辈不能在他们的亲戚朋友面前丢份儿,婚礼必须浪漫梦幻,女方要在结婚这天实现一生难忘的婚纱梦,一个婚礼承载两代人夙愿;工作必须体面,企业家、公务员首选,高薪白领其次,蓝领您们就往后稍稍吧;子女成绩必须优异,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都不能掉队,独木桥必须过!

对于上面提出的两大问题,现代中国人的解法可以两个字概括 —— 忙碌。

Ref


忙碌的人
http://yoursite.com/2024/09/16/20240916-busy-man/
作者
chenxi
发布于
2024年9月16日
许可协议